在玉溪|致敬大师照见自我 融入生活别样韵味

——通海新生代木雕工匠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更倾向于艺术与个性的表达。中国传统的木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技法,为现代家居空间注入了无穷的艺术气息。云南木雕是中国木雕的组成部分,其工艺大多出自滇西、滇南等地。滇南木雕艺术以通海为翘楚,在清末民国时期还涌现出能代表云南木雕精湛工艺的大师——高应美。

近百年来,通海的木雕艺人都以高应美为荣,一代代木雕艺人学习传承高应美的风格。通海木雕技艺自成流派,长期形成以古建筑装饰性木雕艺术为主。新时代的木雕艺人并没有故步自封,他们勇于突破和创新,使得通海木雕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近日,记者采访了朱孟文和邱光现,听两位通海新生代优秀木雕工匠讲述如何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洞察现代艺术消费需求,将木雕艺术巧妙地融入现代家居生活。

家传手艺与外来工匠

朱孟文出身古建筑木工世家,其爷爷和父亲都是通海小有名气的木工艺人。初中毕业后,朱孟文跟随父亲走上了古建筑木工之路。从推刨子、拉锯子开始,经过4年磨砺,他能够独立完成选料、设计等活计,古建筑木雕构件做得形神兼备。在掌握了古建筑知识和木雕技艺后,朱孟文决定转向工艺木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2011年,20岁的朱孟文离开建筑队,在老家杨广镇大新村普塘营搭建起自己的工作室。他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将时间化作一刀一凿,全身心倾注在木头上。渐渐地,他的作品《一带一路》《福寿双全》《柿柿如意》等问世,使他在业界声名鹊起。“90后”的他,相继荣获“云南省木雕艺术大师”“玉溪工匠”“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等称号。

不同于朱孟文的家族传承,邱光现的木雕人生更像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邱光现是云南宣威人,2005年,21岁的他,为了寻找人生的方向,离开家乡外出学习一门手艺。他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跟随一位福建师傅学习根艺雕刻。然而,2009年,由于师傅要前往其他地方发展,学习被迫中断,他便来到通海县探望朋友。通海县浓郁的木雕文化气息,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归属感,他决定留在通海。于是,他在四街镇十街村王武营租了一块场地,开设根雕作坊,2012年又开办了通海县艺上根源根雕厂,并经营至今。

在通海,家传与外来的木雕艺人汇聚,他们用巧手和匠心,编织着通海木雕的新篇章。

高应美是艺术道路上的灯塔

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三圣宫内的一扇木雕槅门是现存的高应美木雕技艺的集大成之作,被通海木雕艺人奉为学习的经典。

朱孟文家离小新村三圣宫不远,他步入木雕行业后,多次前往学习临摹。他说:“每次面对高应美的杰作,我都能感受到一股源自木雕艺术的生命力,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朱孟文深信,木雕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妙技艺,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感。因此,他在创作中,不仅坚持技艺的精进,更致力于将这些记忆和情感,以现代人可感知的方式融入作品中,让木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常说:“高应美的木雕槅门,是我木雕创作道路上的源泉。”

邱光现同样在高应美的影响下成长,他对三圣宫内的木雕槅门的每个构件都能如数家珍。他说,高应美的木雕槅门是享誉海内外的木雕艺术瑰宝,每扇槅门为一整块材料,雕刻着各朝代的历史掌故、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整组雕刻画面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刀法纯熟,既自成一体,又互相照应,让人惊叹。尤其是从表面到底部镂空三四个层次,玲珑剔透,有很强的立体感。邱光现深入研究高应美的艺术内涵,将其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根基,力求以作品向高应美致敬。

朱孟文和邱光现视高应美为艺术道路上的灯塔,同时,他们也数次踏上外出学习之旅,汲取不同风格的木雕技艺。朱孟文多次远赴福建,深入探究那里的木雕风格和创作技巧,并到景洪、瑞丽、腾冲与当地木雕大师交流,在不断学习中确立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邱光现到浙江省东阳市等地学习木艺雕刻,探索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创作出既凝练又流畅、既古典又现代的作品。

家居生活的别致风景

朱孟文的木雕摆件极具特色,如作品《柿柿如意》《秋趣》《喜鹊鸣荔》等,均取材黄杨木,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他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这些作品,自然写实,造型逼真,线条简洁,刀工细腻,将盆、枝干、果实等物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而且他的作品注重细节,如树枝、叶片、鸣虫,都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和机巧。“通海历史上就有制作花桩盆景的文化传统,但从没有人用木雕的形式来呈现它,而且立体镂空的极少,我就想在创作上用这种新的方式来寻找突破。”朱孟文说。

近年来,朱孟文将木雕艺术与现代实木家具相结合,立足于别具特色的桌、椅、柜创作,使得实木家具在功能性之外,增添了艺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深受现代家居市场欢迎。

朱孟文。

朱孟文。

朱孟文作品《秋趣》。

朱孟文作品《秋趣》。

木雕椅子,是朱孟文现代实木家具作品的一大亮点。他深知,椅子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的使用体验,因此在设计上既注重人体工学,又力求艺术美感。朱孟文的木雕椅子将温润的木质触感与精致的雕刻工艺结合,让人在久坐之后依然感到舒适,且让每一把木雕椅子都力求成为一件能够唤起拥有者情感共鸣的艺术品。

至于木雕桌子,朱孟文更是匠心独运,不仅追求实用性,而且还追求艺术与功能的双重满足。他的木雕桌子设计独特,有的模仿自然形态,有的以几何图案为基准,每一张桌子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触动,为家居空间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邱光现的木雕摆件,大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他善于运用圆雕和镂空雕的手法,把木头转化成流动的线条和立体的图案,使得每一个摆件从不同角度都能欣赏到生动的画面:《犹有花枝俏》是邱光现的代表作之一,它巧妙地融合了木石同构的艺术手法,以残存的树根为素材,雕刻成一株古梅,与周围的石头巧妙结合,富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作品《莲莲有余》底座的双鱼鼓浪和水波翻卷线条流畅,上部的青莲与翠鸟相互映衬,画面既有生机盎然的动态,又有宁静致远的意境,寓意生活的富足和吉祥;而在作品《花好月圆人寿》中,小叶黄杨的木质温润细腻,再用牡丹的绽放和圆月的圆满来陪衬,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邱光现。

邱光现。

邱光现作品《花好月圆人寿》。

邱光现作品《花好月圆人寿》。

木雕茶桌也是邱光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茶桌以圆雕、镂空雕技法为主,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成为家居生活中一道别致的风景。他介绍,茶桌的制作工艺复杂,首先需要挑选合适的树根,经过清洗、去皮、打磨等多道工序,才能呈现出茶桌的雏形。然后,依据树根的天然形状和纹理,运用雕刻技法,将茶桌雕刻成各种造型。茶桌上的雕刻图案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山水花鸟等。此外,茶桌既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纹理,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朱孟文和邱光现在木雕领域深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传统木雕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人们的家居生活增添了一抹文化韵味。

古老的艺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在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朱孟文的创作努力捕捉高应美作品的精髓,又融入年轻人的热忱。“雕刻者与木头的相遇,就像是生命中的一种必然。我追求的不仅仅是木雕技法的精湛,更是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朱孟文说。

如今,朱孟文坚持在木雕摆件上展现其才华的同时,不断探索现代实木家具创作。他坚信,木雕艺术不仅能够装饰古建筑,也能装点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通海木雕,尤其是年轻人,他相信这门古老的艺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邱光现在通海定居已有15年,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眷恋。他的作品不仅体现出了他对艺术的深沉热爱,更是他对通海真挚情感的流露。如今,他将木雕版画作为新的突破领域,以镂空雕和浮雕技法,以山水花鸟为题材,使每一幅作品仿佛都是一个微观世界,画中有画,层次丰富,引人入胜。“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都能借助精湛的木雕工艺,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绽放它们独特的美。”邱光现说。

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无疑是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朱孟文和邱光现以木为“词”,以刀为“曲”,低吟浅唱,将独具匠心的技艺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他们不单是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坚守,更是对现代审美的一次深刻探索,赋予了通海木雕更为丰富的内涵与价值,推动了通海木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播,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艾丽 文/图)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